开心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员动态

文章内容

全国中小学篮球联赛-全国中小学篮球联赛有哪些

tamoadmin 2024-09-12
1.中央五台NBA解说员的身高2.体育生出来干什么3.奥运会我国目前金牌榜是第一名,这种状态能保持到最后吗?有没有对体育了解的朋友,介绍一下啊,多谢4.中国女篮

1.中央五台NBA解说员的身高

2.体育生出来干什么

3.奥运会我国目前金牌榜是第一名,这种状态能保持到最后吗?有没有对体育了解的朋友,介绍一下啊,多谢

4.中国女篮新人身高2米13

5.野球帝中谁最强?

6.谁知道篮球泰斗李震中先生的个人经历?

中央五台NBA解说员的身高

全国中小学篮球联赛-全国中小学篮球联赛有哪些

你 好!里面有你想知道的!

苏群 1、《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

个人简介

生日:1968年8月26日

出生地:江苏无锡

毕业于无锡市一中、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

1992年起供职于《中国体育报》国际部、球类部

2000年起供职于《体坛周报》

2004年创办《篮球先锋报》,并担任总编辑

自1996年起采访过4届NBA全明星赛、2次总决赛、王治郅加盟NBA第一个赛季和乔丹2001年复出共32场常规赛。

采访过1994年和2002年两届亚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和2001年莫斯科申奥大会。

多次在CCTV5转播的NBA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

个人风采

江湖十年,目睹中国男篮兵败悉尼,兵败釜山;目睹NBA前辈共47位成名人物站在你面前;目睹乔丹带病打败马龙,瘫倒在皮蓬怀中;目睹第一个中国人踏上NBA球场……这么多江湖恩怨过后,还能求什么?唯一的感想和信条是:我可以不说真话,但我决不说假话。

苏群博客

徐济成

著名的篮球评论员,圈内人称其为“大徐”,外语系的高材生,体育记者中的“盟主”。语言朴实却不失生动,在专业化的解说中,还时不时蹦出幽默逗趣的话语,善于将枯燥的篮球术语通俗化,希望自己的解说能让老大妈都能听懂。

[编辑本段]介绍

徐济成 山东人,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青年男篮,当了五年专业运动员。1982年经高考进山东大学英语系,1986年毕业后调新华社体育部。现任新华社体育新闻部记者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NBA五十年》一书。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做体育记者18年,先后采访过篮球、足球、排球、射击、体操、曲棍球、皮划艇、击剑、羽毛球、网球和田径赛事,最痴迷的还是篮球,曾长期关注残疾人轮椅篮球,采访过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

[编辑本段]经历

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 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青年男篮,当了5年专业运动员。

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英语系,

1986年毕业后分配至新华社体育部任体育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有《NBA五十年》一书。

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现任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卫平

1960年入什刹海业余体校学习,1964年入东城区业余体校学习。1965年入北京青年篮球队,1966年入北京篮球队(其所在队曾获得 年全国冠军),1973年入国家队。在国家队效力8年,司职二中锋,脚步动作扎实,篮下攻击能力强,人称“篮下魔术师”。

多次参加国际比赛,足迹遍及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所在队曾获:1974年第7届亚运会第3名(伊朗,德黑兰);1975年第八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泰国,曼谷);1977年第九届亚洲锦标赛冠军(马来西亚,吉隆坡);1978年第8届亚运会冠军(泰国,曼谷);1978年第八届世界锦标赛第11名(菲律宾,马尼拉);1979年第十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日本,名古屋)。1978年,在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加拿大等16支世界强队参加的第8届世界锦标赛中,取得个人总分排名第一的佳绩,被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获得锦标赛“得分王”称号,并被大会誉为篮坛“神射手”。

1977年,在第九届亚洲锦标赛中,被评为最佳前锋。197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79 年,获北京十佳运动员称号。1999年,获“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1983年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起任中国男子篮球队教练。任国家队教练期间,曾率队参加第十三届亚洲锦标赛(1985年,马来西亚,吉隆坡),获第3名;第十四届亚洲锦标赛(1987年,泰国,曼谷),获冠军;第十届亚运会(1986年,韩国,汉城),获冠军;第十 届世界锦标赛(1986年,西班牙),获第9名;第 届大学生运动会(1986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获第 名;第二十四届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获第11名。

1988年赴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多次协助安排、组织中国队和篮球俱乐部管理人员访美、训练、比赛、考察,并组织及协助美国教练来华讲学。

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教师及翻译。

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

中国青年女篮技术顾问,多次安排、组织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

1997至2000年任国际管理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负责中国男篮甲A联赛的宣传与推广。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讲座栏目——《篮球课堂》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NBA 、CBA现场转播解说顾问、特约嘉宾主持,曾多次对NBA总决赛、全明星赛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及采访报道,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收视佳绩,被广大电视观众誉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华社《体育快报》“观战指南”专栏作者。NBA时空专栏作者。搜狐网站篮球专栏作者。多次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点评中国篮球及世界篮球。

拍摄出版了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 10盘)。

著作有:《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译著《 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

2003年起,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领队。

张卫平体育天资突出,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理想的身高、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智能天赋,10岁迈进素有“健将摇篮”之称的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少年篮球班接受基础训练。十四、五岁猛窜高个儿,弹跳强,力量好,动作谐调而迅捷,有超常的篮球意识与手感。教练、行家看准他是打篮球的“料”。上中学后转入东城区体校定向培训崭露头角,1965年刚15岁就选入北京青年男子篮球队。当时,好苗子云集的青年集训队竞争激烈,他作为前锋队员,身高、弹跳和力量占优,手脚迅捷“有活儿”,篮下攻击力强,头脑清醒睿智、意识好,基本技术底子磁实,进攻方式多,左右手都能投(篮),3--5米跳投精准。凭实力,他不到一年入选北京男篮一队。紧接“”狂飙席卷,运动队瘫痪,人员散失,而他仍保留队中。1973年国家体委全面恢复各项运动、他选入钱澄海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子篮球队,司职二中锋。1974年,他作为中国男篮队前锋参加第七届亚运会男篮比赛,获季军。

“”结束后,中国体育重归国际体联大家庭,参加的第一个世界级篮球大赛,就是1978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篮球锦标赛,获第11名。此前,他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两届男篮亚锦赛和第八届亚运会(1978年)篮球比赛,摘得“三连冠”(军),已经加冕“亚洲最佳前锋”、“运动健将”耀眼桂冠的他,再彪加“篮下魔术师”的绰号。

第八届世锦赛,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超级强队”角逐,16支世界劲旅交锋大战,中国队夺得第11名,令世界篮坛不可小觊,张卫平的上佳表现和最高得分功拔头筹。他被赛会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誉为“神射手”、获得“得分王”称号。张卫平进入自己篮坛生涯的巅峰期,时年28岁,即至1979年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十届男篮亚锦赛冠军(“四连冠”),戴上“北京十佳(运动员)”之冠,他选择了激流勇退。

他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深造。1983年,从体院专科篮球专业毕业的他出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任国家队教练。张卫平辅佐钱澄海执教国家男篮跨四个年头,成绩斐然,除1985年带队迈出低迷期拿了第13届亚锦赛第3名;1986年第10届亚运会、1987年第14届亚锦赛连夺亚洲冠军、重显“霸主”之身。1986年作为调研组成员赴西班牙考察、并率队参加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获得第9名,首次跨进世界十强之列、创造了历史新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男篮保住第11位、较之他的前任们是从未取得过的最好名次,但对他尚存些许抱憾。

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张卫平23年(含“”7年“无战事”),征战国内外比赛千余场、退役后完成大学专科学业,30岁出头进入国家队执教,进而1988年奥运会后离开国家男篮赴美国深造学习、考察乃至工作(将近10年),他的运动生涯、人生轨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体坛,给一拨又一拨走下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们,呈现再创人生二次辉煌的“张卫平模式”,开“一代先河”。

近10年“舶”美的张卫平,身没离篮坛,情不凉祖国,期间往来大洋两岸,多次协助安排、以至组织中国篮球(男、女)队、省、市的篮球俱乐部经理人员访美,选外援,协调社会多方面力量开拓深层次、分批量以赛带练、兼考察,曾组织(协助)美国资深教练来华讲学送“经”。摸索先进的篮球理念、现代科技训练、比赛的“外学内用”;他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讲师加翻译。他从国家利益出发,思考的触角和视野深远而隽永,那就是“体育的变革性发展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及其演进论断。

世纪之交十多年间,他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活动,营造序列化、传统化社会大背景,开办“张卫平篮球课堂”训练营,把发现培养篮球新人的路拓宽,成才几率加大。令国人好一阵惊喜、更希冀厚望的新人王治郅、姚明们已经在世界篮坛彰显中国的骄傲与未来,也在史实般的接力并领跑着张卫平们播引的篮球生涯的价值轨迹。

90年代归来的他,为职业化变革方兴未艾的大中国球市构建“软件”平台。他用全新的思维、定位自己同快速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篮球运动助推模式,市场条件下篮球运动的经济属性“发酵”,篮球运动的文化元素以广义的人性化融合切入当今人们的生活,快乐篮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卫平的投入与辛苦是开创性、前卫意义的先驱之举,功载中国篮球职业化变革史册。2003年,张卫平改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的总教练;2005年兼任CUBA篮球事务资深主管。

张卫平身兼中国青年女篮顾问、频繁“架桥”组织中国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肩负国际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宣传中国男篮甲A联赛、推广青少年乃至教练员的技术培训;受聘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篮球课堂》、《篮球公园》——“攻防解析”演示节目、NBA、CBA、CUBA比赛现场转播解说嘉宾、顾问,屈指十年,成为球迷与广大电视观众感悟生活乐趣的“一道意味独特的阳光窗口栏目”。

中国优秀运动员的知识化进而向“博士化”的总趋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进程中的“体育现象”之一景。张卫平同样不失为先导者。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早期的论文《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分析》、《策应打法成功的决窍》等见诸于《篮球》等专业杂志或中央级报端。有着鲜明的实战质感与理性经验谈。近期出版专著贯穿现代篮球理念张力、知识辨析的导向特质,展示撰著者的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加大年轻读者、球迷及普及教练人员的看点,还有译著《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都是普及性读物。而他编撰、录制、出版的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10盘)是其代表性力作,集现代篮球理念、科技训练思想方法之大成。

现任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

中央电视台篮球解说顾问

30而立,生于北京,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师哥师弟遍天下。

采访过三届全运会,1997上海(当年还在实习),2001广东,2005江苏;

三届夏季奥运会,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

一届冬季奥运会,2002盐湖城,第一次采访冰雪项目,亲眼目睹大杨扬冲破冬奥中国第一金;

然而安身立命之本,还是篮球。

经历四届亚洲锦标赛,1999福冈,2001上海,2003哈尔滨,2005多哈;

两届世界男篮锦标赛,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

两届世界女篮锦标赛,2002江苏 2006巴西;

先后九次孤身深入美国,探访NBA人文地理;

王治郅在达拉斯,巴特尔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

唯一曾经在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锋加盟和奋战NBA的中国记者;

一路走来,不敢停步。

2004年雅典之后,离开《北京青年报》,与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销量日升。

现为体坛周报篮球编辑,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

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24史读到《明史》之后,不愿再读。

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险,但不等于会在机会面前退缩

杨毅是中国最早深入报道NBA的一群人,他的风格以独到幽默著称

于嘉

生于北京

籍贯哈尔滨

年龄:28岁

职业:主持人、演员

身高:1.77 cm

体重:70KG

籍贯:哈尔滨

特长:游泳、唱歌

爱好:滑雪、开越野车

毕业院校:上海谢晋影视学院——表演系

最喜爱的CBA球队:江苏南钢

2000年3月,就读杭州商学院(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外语系二年级的于嘉在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NBA解说员大赛中,从一万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两名优胜者之一,从而代表中央电视台前往美国奥特兰解说于2月13日举行的第49届NBA全明星赛。

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

《篮球先锋报》高级顾问,看惯NBA直播的人都熟悉他那张表情生动的脸。单打能力突出,文字鲜活火热富有激情。正如他自己所言,篮球已经彻底融入他的血液他的生活。

9岁的时候第一次看NBA,记住了戴着蜻蜓眼睛一样眼镜的贾巴尔和沃西,忘了那个把球和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魔术师;12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奥运会,记住了“梦之队”的一切,忘了自己还有小学升初中考试;14岁第一次在全国俱乐部联赛决赛里看见大郅,忘了他身边那时还年轻的四大国手;19岁第一次采访CBA总决赛在电梯里碰见姚明,忘了这家伙还算是个明星。

每到这个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幸运。总觉得那个橘红色的篮球里,蕴涵着一种力量。这样的一种力量,已经彻底地融入了我的血液,被热烈跳动的心脏压向全身每一个地方,在孤单无助的时候,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鲜活而火热的力量。

总想说说自己的幸运,都因为自己从青涩的年代所挚爱的篮球。篮球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我孤单无助的时候,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

鲜活而火热的力量.

体育生出来干什么

体育生就业方向:

体育教育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训练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社会体育锻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健身养生、经营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扩展资料:

相关报道:政协委员谈"体教结合" 聚焦体校生的困境与出路

体校学生应该学什么?普通学校学生应该练什么?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干什么?与过去几年一样,正在进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体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依然对“体教结合”这一话题进行了重点聚焦。委员们认为,目前的“体教结合”在进行过程中在理念、分工、就业等方面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十三五”期间,应全方位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支持和保障。

原八一体工大队队长钱利民委员表示,目前基层体校在选拔过程中遇到了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体教结合”才能解决。他说:“自己搞专业运动队很多年了,现在青少年竞技体育遇到了瓶颈。篮球,特别是青少年,在基层遇到了瓶颈。

比如,运动员一旦在专业队注册,就参加不了大学比赛,而家长知道这点以后,好的尖子运动员就不送专业队了,因为(送到体校从事专业训练)是一着险棋。现在各个专业队都遇到这个问题,所以能不能打开这个壁垒?专业的、大学的,不能各自唱各自的调子,应该统一起来,这样竞技体育才能上去。这个牵涉到教育部、体育总局,要从国家战略上去发展。”

最近几个赛季,篮球大超联赛推出了新的准入规则,明确规定“凡报名并参加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全国青年篮球联赛、全国篮球俱乐部青年联赛者不得报名参加本联赛;首次参赛的运动员,凡曾在中国篮球协会或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球员不得报名参加联赛”。

这就意味着,早早就在篮协注册参加职业俱乐部青年联赛的队员们无法像从前那样进入高水平综合性院校打球,只能选择体育院校,选择范围大幅缩小,这也大大影响了基层体校的选材工作。

姚明委员表示:“教育部门缺乏教练员,体校缺乏专业教师,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体校,所以我们体校能不能多在文化教育上下工夫,去解决这个问题?”

王恋英委员从自身经历谈了“体教结合”在普通中小学中遇到的问题:“儿子现在上三年级,学校除了体育课不让出教室。因为现在一家一个孩子,都把孩子当个宝。这其实是一个全民的问题,如何进行引导特别重要。体育要从小学开始要进行锻炼,长大以后才能有很好的体魄。”

对于体教结合的观念问题,原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委员也感同身受,他说:“教育系统的会议上提倡加强学校体育,提到小学、初中、高中一定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分类管理,不能只有一个教育思想,不能只有升学。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刚进入小学就开始准备上哪个大学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对青少年的成长是灾难性的。小学阶段,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制定教学模式,很多东西要在玩当中提升兴趣、加强身体。现在很多小孩都很疲惫,在应该生长发育时候,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

对此,杨桦建议,应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期间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和专项计划。

由此可见,“体教结合”的呼声已持续多年,但“体校学生学什么”、“普通学校学生练什么”、“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干什么”这类问题依然存在。

长期从事体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陈立人委员认为,目前的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出路很窄,“练跆拳道的毕业以后基本上还是在干跆拳道相关的职业”,应该改变体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多引入职业教育理念。

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性调整,改革现有体育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导向,制定面向社会需求的体育职业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一批懂专业、有技术、会应用的高技能体育职业专门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对于解决问题的出路,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委员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条件保障。

刘翔委员建议:“希望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等对乡镇中小学给予帮助,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

百度百科-体育生

南海网-政协委员谈"体教结合" 聚焦体校生的困境与出路

奥运会我国目前金牌榜是第一名,这种状态能保持到最后吗?有没有对体育了解的朋友,介绍一下啊,多谢

成败乃“兵家”常事!体育比赛好比打仗,一不心就会输,赢要保持状态和平时的良好锻炼!有太多的部分有欠缺,谁也说不准:篮球,足球。。。

中国体育之现状

任何国家的体育都分为官方体育和民间体育两部分。

我国官方体育很不平等,很不正规。不平等指运动员收入不平等;不正规是指人才选拔制度不正规。

运动员收入不平等。拿体操和足球来说。体操运动员,收入少训练苦,只有在国际大赛上有所斩获得个金牌,被媒体一经报道,才可以扬名立万,被大众知晓,形成知名度,从而受到广告商、娱乐业的注意,赚些外快。而足球运动员曝光率高挣钱多,工资由94年的每月二百元变成现在的每月二十万。

再说说中国体育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正规。还拿体操和足球来说,体操运动的人才选拔范围极广,人才辈出,运动员大都是没背景的穷人子弟。

再看看足球。现在要是一个清洁工或下岗职工子女想长大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国脚那是天方夜谭。为什么?不知道如何进入这个圈。我国的足球人才选拔程序没几个老百姓乃至铁干球迷能搞得清楚。外国有球探这一行,不管你是贫下中农还是下岗职工子女,只要你在训练营乃至街边足球场表现出对足球的天赋了,都有机会被球探相中推介到预备队去。中国没这一行。在中国,足球是各种体育项目里,群众基础最好、商业化最早、商业度最高的项目,是最容易名利双收的体育项目,但其选拔人才的机制却是中国所有体育项目里最落后,选拔范围最小的。我国也有足球训练营,许多百姓子弟也有参加,可真格的到了预备队选人时,通向中国职业足球之路就被喜欢足球的高官子弟、喜欢足球的足球世家子弟、喜欢足球的富商子弟牢牢地“当”着了,“当道”的“当”。君不见那二线三线的小球员各个家长车接车送。他们有几人是农民、下岗工人的孩子?你见过一个预备队小球员是家长骑车送去的吗?

纨绔子弟首先参加收费高昂的训练营,费用大多每月一千元以上,这第一步就与参加几百元训练营的穷人子弟划开了界限;第二步通过各种渠道(有人就行)进入二、三线队伍;第三步才凭借个人实力和四处奔走进入一线队伍成为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国足坛;这帮人当中再选拔实力强者成为国足队员。中国足球之门将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优秀足球苗子拒之门外,而让高官富商们随心所欲地运作着足球市场,自身实力越来越差。我国足球人才的选拔不是选拔能力,而是雁过拔毛,收买路钱。富商高官子弟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这十几年里对中国足球人才选拔机制逐渐形成了垄断,对人才选拔机制的垄断归根结底就是对财富的垄断。

如今国足就像清末的兵们,打老百姓可以,打外国列强就脓包了。选拔的范围囿于富家子弟,国足就像近亲结婚的产物一样,不仅出不了像马拉多纳一样的奇才,而且球员水平一代不如一代。选拔人才机制的落后,带来的后果就是越赚钱的项目(足球、篮球等)水平越差,越高薪的运动员越低能。体育德、智、体的辩证关系如今变成了钱、愚、权的完美统一。

出现肉食者鄙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门路的垄断。中国体育的振兴不是靠开奥运会,而是要将人才选拔机制好好整一整。

我国官方体育看起来很牛,51块金牌。但那只代表我国专业运动员的水平,而广大的人民群众体质却很低,就民众体育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落后国。

拿北京来说,大多数爱好体育的青少年一生都没有踢过一场(全场)足球赛或打过一场(全场)篮球赛。青少年足球踢小场、篮球打半场。而美国小孩五岁就开始打全场篮球。日本六十年代就有全国高中篮球联赛了。我国除了学校,可供青少年运动的场所少之又少。虽说健身园建了不少,可那大都只适用于老人,而可供青少年免费健身的地方寥寥无几。拿篮球来说,街头免费篮球场凤毛麟角,每年放寒暑假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中小学都禁止外人入内。收费篮球场虽有,但分布极其不均,有的大区总共找不到几个篮球场。收费篮球场价格贵得惊人。大学篮球场倒是免费,但却多在四环以外。就这样,还有少数大学教练风雨无阻地到场对前来打篮球的孩子们索要入场费。若是孩子们不慎**闯入了机关单位的篮球场还要被送交公安机关审讯。

奥运到了,一面是国足的被淘汰和穷人子女勇夺冠军一夜成名,一面是暑期各大医院验光配镜处的人声鼎沸。奥运会、GDP,国家每年赚那么多钱。可老百姓的得到的健身器材却是漆了蓝**的铁棍铁圈。抱着那些铁棍铁圈转能比的过从五岁就打全场篮球的美国人的体质么。富家子弟一夜暴富,工资奖金不断增加,而街球场却不见增多,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这不能说是我国体育的进步。

当务之急国家应该做的是将高商业化的官方体育项目的选拔制度改改革,让更多有天赋的苗子能成为中国体育的中流砥柱;另外多建免费运动场,提高全民体质。

中国女篮新人身高2米13

中国女篮新人身高2米13的运动员是张子宇,人物介绍如下:

一、远动员介绍:

张子宇2007年5月出生于济南,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毕业之后,她就加盟了篮球名校清华附中,身高已经达到了228厘米,张子宇的母亲是前女篮国手于瑛。

二、早年经历:

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六年级四班,张子宇同学就是一位身高2米10的小女孩,在同龄人中,她已经明显高不可攀。

张子宇的父母都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出身,父亲的身高达到了2米13,母亲则是前女篮国手于瑛。1973年出生的于瑛身高1米98,之前是山东女篮的中锋,退役出任山东队助理教练。

有了这样的先天基因优势,孩子想长不高都难,身体条件的突出,加之对篮球的耳濡目染,子宇很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篮球天赋。张子宇的妈妈于瑛女士告诉记者,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她第一次来到球场,主动提出要和爸爸进行攻防比赛。

在爸爸持球的同时,子宇瞬间将小手高举,做出专业运动员才会有的防守姿势。孩子本能的反应让长期从事篮球训练教学的妈妈喜出望外,孩子可能还真是块打球的料。在小学毕业之后,她就加盟了篮球名校清华附中,与此同时张子宇已经进入了中国篮协的篮球训练营。

三、运动生涯:

2021年7月在全国篮球联赛女子组决赛中,追平姚明226厘米身高的14岁山东女孩张子宇独霸篮下,暴砍42分25篮板6盖帽,帮助山东西王队夺冠。

2022年8月4日全国篮球联赛女子组的比赛全部结束,山东高速79比77战胜常州体校,山东队张子宇砍下全场最高的62分,帮助队伍夺冠。

野球帝中谁最强?

他是野球帝第一跳投哥,孙鹏的实力十分强大,受伤之前的打法,飞天遁地、跳投冲匡,无所不能,他曾是大超联赛的超级明星,拿到过全国冠军,两次拒绝CBA的邀约,他如今是野球帝中的老大哥,用更自由的方式追寻着篮球梦,如果不是该死的膝盖伤病,估计他会有不可估量的上限,他就是孙鹏。

孙鹏,身高195厘米,体重90公斤,从小学到高中,根本没有接受过篮球训练,只是觉得自己能跑、能跳,身体天赋很高,所以他选择体育生的道路,并在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在郜树敏指导下,孙鹏和队友组成人民大学三剑客,无人能挡,拿下CUBS全国总冠军,如此优异的成绩,更加证明了孙鹏强大的实力,当时有CBA球队联系他试训,孙鹏和球队打了三个月的对抗赛,本来已经打算签约,可这时学校找到他回去攻读研究生,当时的孙鹏更倾向于读书,于是便放弃了这个进入CBA的机会。

后来的孙鹏遭遇了一次膝盖大伤,于是再也回不到巅峰状态,也失去了职业的可能,于是他转战业余比赛,加入上海Kings俱乐部,参加路人王比赛,那一手美如画的投篮,可以让你追忆他曾经的荣耀,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职业并不是唯一出路,只要热爱篮球,在哪里都是自己的主角,孙鹏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伤病而放弃篮球,还能在自己热爱的篮球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不仅展现出孙鹏强大的实力,更加体现了孙鹏超强的意志力。

孙鹏在校期间的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的他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说明了他异于常人的天赋,也证明了孙鹏强大的实力,希望他以后能够不辜负自己的天赋和实力,在自己热爱的篮球事业中越来越好。

谁知道篮球泰斗李震中先生的个人经历?

李震中先生1916年4月11日出生在天津。童年时代的耳濡目染,使他迷恋上了篮球。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遂加入“街头篮球”队伍,他勤奋好学,刻苦自励,在天津的大街上完成了篮球的基础训练。

1934年,李震中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亚军,时年18岁。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街头篮球少年到国手的转变,可谓“篮球天才”。

1934年9月入南京国立体育专科学校学习。

1935年,他带领良华篮球队打败美国劲旅“海贼队”,当时《上海时报》刊登文章:李震中球胆包天、战胜海贼。

1936年7月毕业。他心无旁骛,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为其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李震中任中华篮球队队长,率队到东南亚为抗日伤兵和难民募捐,为此他痛失长子,表现了毁家纾难的民族大义。八年抗战中,他在上海、南京、厦门等地流浪,经常失业,生活无着,在艰难困苦中挣扎。

1948年5月,入选上海市篮球队,任队长,参加旧中国第7届全国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冠军。同年6月,入选国家篮球队并任队长,代表中国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篮球比赛,获得第18名。10月,被上海篮球委员会和中央日报社联合评为上海男子篮球十杰之首。他还参加了上海市第4届篮球联赛,获冠军。这是李震中篮球运动生涯辉煌的顶点。

1946年,李震中先生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任体育讲师,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教师生涯。

1954年,他调入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前身)任篮球教师,在篮球教学、科研领域中辛勤地耕耘。

1977年,他调入上海师范大学,任体育系主任、教授。

1961年,李先生主持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院校通用的篮球教材,到1990年,他一直担任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篮球教材编写的主持人、主审或顾问,几代篮球人都是读着李先生的书成长起来的。

1992年,在上海举行的东亚手球锦标赛上,李震中出任大赛的顾问,为中国男女手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出谋划策。他在裁判法和手球技战术运用的亲身实践为我国手球事业的发展做了功垂史册的启蒙贡献,被中国手球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1992年,李震中先生荣获国家教委“全国体育优秀老教师”的光荣称号,

1993年,李震中正式退休,依然心系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3年,李震中将毕生的照片资料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篮球运动由弱到强的历程,为研究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素材。

从2011年6月起,96岁高龄的李震中老先生先后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捐赠了15万元,设立了“李震中体育教育基金”,奖励在学习、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成绩优秀的体育专业师范生。

2015年4月,百名教育界、篮球界及手球界人士齐聚上海师范大学庆祝李震中教授百岁寿辰并参加“李震中体育教育思想研讨会”,姚明与李教授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李玉华也向李先生送上鲜花与祝福。

2017年2月24日下午17时25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