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动态

文章内容

篮球传统体育赛事,全国传统校篮球比赛

tamoadmin 2024-06-02
1.篮球的起源2.谁能告诉我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3.中国的篮球发展史。4.篮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一、赛制安排第一天:“正道天下”之“攻城初战”3场挑战赛 +

1.篮球的起源

2.谁能告诉我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3.中国的篮球发展史。

4.篮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篮球传统体育赛事,全国传统校篮球比赛

一、赛制安排

第一天:“正道天下”之“攻城初战”

3场挑战赛 + 1个基本功测试,两大关卡决出城市决赛64强。

攻城第一关——3+1挑战赛,三场对战胜利两场,晋级第二关。

攻城第二关——基本功测试赛,挑战运、传、投3个篮球基本功,前64名球队成功晋级攻城决战。(具体晋级球队数量会以实际报名球队数量做相应调整)

第二天:“正道天下”之“攻城决战”

攻城决战采用抽签分组,单败淘汰制,城市冠军队晋级全国总决赛。

篮球基本功挑战赛:所有参赛球员和球迷均可现场报名,争夺篮球基本功挑战赛冠军与技巧挑战赛冠军,赢取奥尼尔亲笔签名球衣及更多惊喜大奖!

二、详细比赛规则

除本规则明确规定外,其他一律按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的最新《篮球规则》执行。

第1条 比赛计分及计时

比赛采用“3+1”形式,即全场比赛10分钟,前8分钟3对3,以常规方法计分;后2分钟由比赛双方各推选1名球员进行1对1单挑,得分翻倍,两部分得分相加,总分高的球队获胜。

1对1比赛所得的分值为应得“3对3”比赛分值的2倍。

最终比赛结果以累积得分高的球队为胜。

3对3计时:

城市初赛的比赛中均不停表。

城市决赛的比赛在最后2分钟前,除因球员受伤等特殊原因,犯规、违例、暂停、球员替换均不停表。

城市决赛的比赛最后2分钟为净时,中篮、犯规、罚球、违例、暂停、球员受伤(需替换)等均停表。

全国总决赛的各场比赛8分钟,均为净时,中篮、犯规、罚球、违例、暂停、球员受伤(需替换)等情况均停表。

1对1计时

城市初赛中,除因球员受伤等特殊原因,导致比赛无法进行外,2分钟“1对1”比赛计时均不停表。

城市决赛中,一方完成一次进攻后转换球权的过程中停表,但获得进攻权的一方必须在10秒内完成攻防转换。

第2条 比赛开始

双方以掷硬币的形式确定掷界外球,猜中一方可选择先开球或转让球权,“1对1”比赛由“3对3”比赛开球时的防守方发球。

某队以掷硬币的方式获得掷界外球权后,在随后的所有跳球情况都将采用球权交替拥有的规则。

比赛开始,在掷界外球区域(中圈弧线内)掷球入场,球被场上队员触及时比赛开始并开动计时表。

“3对3”比赛开球时,防守队员不得进入中圈弧圈进行防守。

第4条 比赛人数

如果某一球队在场上准备比赛的队员不足3名,比赛不能开始。在预定比赛时间开始后5分钟,球队不能到场或不能使3名队员入场开始比赛,则该球队被判因弃权而告负。

“3对3”比赛进行中,若一方因受伤或罚下且无替补人员更换,导致场上队员不足3人时,2人仍可继续比赛且比分有效;而不足2人时,则比赛即时结束,无论当时比分情况如何,人数不足的一方判负。

若参赛一方是由于宣判对方故意犯规所致使的人数不足,而无法继续比赛的,无论当时比分情况如何,被宣判故意犯规队判负,4.2.条规定在此条条件成立时不适用。

第4条 攻守转换、掷球入界

每次投篮命中后,都由对方掷界外球。

所有交换发球权的情况(如违例、界外球及投篮命中后)均在掷界外球区域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将球掷给队友(不能递交),不能直接投篮或运球,否则为违例。所有掷界外球的情况都必须在掷界外球的区域(中圈弧线内)由裁判员递交球。

守方队员断球或抢到篮板球后,必须将球运(传)出3分线外,(持球队员的双脚必须踏在3分线外)方可组织反攻,否则判进攻违例。

凡在本条攻守转换中出现的违例,裁判员的手势为:两手前臂交叉于脸前,以示违例,交换掷界外球权。

第5条 违犯

24秒违例的规则改为20秒。

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犯规和侵人犯规累计达4次将被罚出场。被罚出场的队员任何情况下不得再重新替换上场。

每个球队每场比赛犯规累计达4次,如再发生犯规,则每犯一次规由对方执行一次罚球。

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恶意犯规,则可视现场情况将肇事球员直接罚下。

在2分投篮区投篮投中得1分,在3分投篮区投篮投中得2分。如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投中不加罚,不中由被侵犯的队员依据规则1次或2次罚球。在最末一次或仅有的一次罚球后,无论罚中与否都由对方掷界外球开始比赛。

队员技术犯规罚则是1次罚球和1次掷界外球;队员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罚则是1次罚球和1次掷界外球,如果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是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果球未中,依据规则执行1次或2次罚球和1次掷界外球,如果球中篮则得分有效,不判给罚球,判给得分队1次掷界外球;队员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罚则是1次罚球和1次掷界外球;教练员技术犯规的罚则是1次罚球和1次掷界外球。

第6条 替换

当球处于死球状态时双方队员方可进行替换。

如有队员受伤流血,必须立即替换下场,妥善进行包扎后经临场裁判检查认为对比赛无妨碍时方可重新替换上场。

被罚出场的队员任何情况下不得再重新替换上场。

第7条 暂停

“3对3”比赛过程中,每队可请求暂停1次,暂停时间为45秒。决胜期不允许暂停。暂停时可以更换队员。

“3对3”比赛初赛阶段最后2分钟暂停请求将不被允许。

“1对1”比赛时没有暂停。

第8条 “1对1”比赛规则

“1对1”比赛不允许替换,除非参赛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受伤且不能继续参加比赛,经裁判确认后方可由其它队员替换上场,当一方替换请求被允许时,另一方有权替换相同数量的队员进行比赛。

“1对1”比赛,没有篮板球,一次进攻结束后由防守方在中场弧圈内开球,开球前须交递给对方验球,验球时间不得超过三秒,除犯规、出界外一方进攻无论得分与否都要交换球权,由对方在中圈内发起进攻。

“1对1”比赛开球时,发球队员完成验球后不得在弧圈内停留超过5秒,不得在弧圈内投篮,应迅速运球离开弧圈位置。

“1对1”比赛开球时,防守队员不得进入中圈弧圈进行防守。

“1对1”比赛时,如一方投篮时被犯规,若投中则追加罚球一次,不中则追加罚球两次,罚球后无论得分与否均交换球权。

“1对1”比赛时,每次交换球权均需由裁判员递交球,同时适用“5秒”违例规则。

“3对3”个人犯规次数不计入“1对1”比赛。

篮球的起源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 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 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 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从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观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此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s和干扰球规则。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m,美国队平均身高1.98m。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70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技术、速度、身体、意志、战术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在比赛中展开高速度、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和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一个队得分超过100分。

80年代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女子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其表现为高度与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全面而有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谁能告诉我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 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 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 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从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观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此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s和干扰球规则。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m,美国队平均身高1.98m。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70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技术、速度、身体、意志、战术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在比赛中展开高速度、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和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一个队得分超过100分。

80年代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女子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其表现为高度与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全面而有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复制引用~~

望采纳

中国的篮球发展史。

据文字记载,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当时,他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它球类项目的特点,创编了篮球游戏。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比赛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因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留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梯子才能将球从篮筐里取出。

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改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篮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5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订了一个不太完善的竞赛规则,共13个条款,其中规定不允许带球跑、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这大大提高了篮球游戏的趣味性,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加这一游戏,从而使篮球运动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国。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从美国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哥成为除美国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后,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1896年,美国人鲍勃盖利将篮球传入中国,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会中开展起来。在1910年旧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上,篮球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年,篮球被列为我国国内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32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成立,男子篮球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46年,美国出现职业篮球联赛,并发展为目前的NBA。

女子篮球运动到20世纪初才开展起来。1976年,女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比赛的标准场地长26米、宽14米,四条界线外至少2米处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如在室内则天花板的高度应至少为7米。球场分中线、前场和后场,中线上的中圈和前、后场罚球区罚球线上的两个半圆半径均为1米80。篮圈下面的矩形为限制区,通常称禁区。前、后场内的拱形弧线外的地区称3分投篮区,在拱形弧线外投篮命中得3分。

篮球比赛中的规则较多,且相当复杂,共有93条。现将人们不太熟悉的某些规则简介如下:

1.3秒钟规则:某队控制球时,同队队员在对方禁区内停留不得超过3秒钟。在比赛过程中或控球后在界外掷界外球的情况下,只要同方队员在对方禁区内停留超过3秒钟,裁判员会立即鸣哨,判罚3秒违例。

2.5秒钟规则:当一个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在5 秒钟内没有传球、投球、滚球或运球时,也将宣判违例。过去5秒违例判争球,现在则由对方队员就近掷界外球。

3.10秒钟规则:一个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10秒钟内将球推进到前场,否则判10秒钟违例,由对方掷界外球。

4.30秒钟规则:一个队在场上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钟内出手投篮,否则判30秒违例。过去如在30秒钟内球被对方击出界外后将重新计算30秒,现在则从边线掷界外球后不再重新计算30秒,而是在30秒钟中的剩余时间内必须出手投篮,否则仍被判为30秒违例,判由对方掷界外球。

5.全队7次犯规规则和一加一罚球规则:比赛每半时,一个队的队员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次数累计已达7次,此后这个队的任何一个队员再发生侵人犯规或技术犯规,均将执行一加一罚球规则,判给被侵犯的对方队员罚球一次,如罚球成功,由这个队员再追加罚球一次;如第一次罚球不中,比赛应继续进行,不再给予追加罚球的机会。如罚球者罚出的球未触及篮圈,则判为违例,由对方在边线掷界外球。篮球主要名词术语简释:

(1)扣篮:运动员用单手或双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将球扣进篮圈。

(2)补篮:投篮不中时,运动员跳起在空中将球补进篮内。

(3)卡位:进攻人运用脚步动作把防守者挡在自己身后,这种步法叫卡位。

(4)领接球:顺传球飞行方向移动,顺势接球。

(5)错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进攻人身侧,阻挠他接球叫错位防守。

(6)要位:进攻人用身体把防守人挡在身后,占据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运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进攻人空手向篮跑动。

(9)一传:获球者由守转攻的第1次传球。

(10)盖帽:进攻人投篮出手时,防守人设法在空中将球打掉的动作。

(11)补位:当1个防守人失掉正确防守位置时,另一防守人及时补占其正确防守位置。

(12)协防:协助同伴防守。

(13)紧逼防守:贴近进攻人,不断运用攻击性防守动作,威胁对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让对方接球。

(14)斜插:从边线向球篮或者向球场中间斜线快跑。

(15)时间差:在投篮时,为躲避对方防守的封盖,利用空中停留改变投篮出手时间。

篮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最早的一次篮球表演

1895年9月,美国人来会里博士(Dr.Lyou,中国名字叫李昂),受北美青年会的派遣来中国天津筹建城市青年会,同年12月8日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医学堂成立。会前与会后都表演了篮球游戏。

1896年1月11日下午4时,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中国篮球运动史上较为正式的篮球表演。在考证近代篮球传入中国起始的问题上,据1948年赴美的吴志钢博士提供,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曾公布以下三次英文布告,布告的原件收藏在纽约市百老汇街291号基督教青年会历史图书馆内。吴志钢博士特地将3次英文布告抄后寄回国内。这三次英文布告的内容是:

第一次布告 1895年1月11日

A game of basketball will be played this afternoon all young men interested in are athleties are invited to be at the room promptly at 4 o’clock in order to join the game.(一场篮球赛将于今日下午举行,所有爱好运动的青年,请于四时踊跃参加。)

第二次布告 1896年1月18日

A game of basketball will be played this afternoon at four o’clock if the weather pernits. Come and join the game.(如果天气好的话,今天下午四时举行篮球赛,来参加这项运动吧。)

第三次布告 1896年4月4日

An enthusiastic game of basketball was played on last Saturday afternoon. Another game will be played today at four o’clock. Come and learn the game.(上星期六下午举行了一场热烈的篮球赛,另一场将于今日下午四时举行,来学学这项运动吧。)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有关篮球活动最早的文字记载,它说明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于1895年12月举行了中国近代篮球运动史上最早的一次篮球表演活动。

来会里在他的《中国青年会早期史实之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津青年会之最初运动,每周一次查经班……辩论会。此外,会员对篮球亦极感兴趣,故一时有成为群众运动之概。但在玩球以前,他们的一番姿态很是可观,他们必须盘好自己的头辫、修短长长的指甲,把不便利的长袍脱去。这样,他们就把书生的尊严放弃,而换成一副高兴活泼的姿态了。但是,这种运动只在会所草地围墙背后举行,颇有狭隘不便之概。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篮球传入中国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运动,自然是技术动作也较简单,更谈不到比赛中的战术运用了。但是,它毕竟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开端。

有关近代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确切时间的探讨

关于近代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曾有多种说法,这个问题也是国内篮球界以及海外同行们颇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一说是1894年,由美国人鲍勃·盖利把篮球带来中国,国际篮联为纪念国际篮联成立50周年出版的《世界篮球》也是这样说的。除此之外,这种说法至今没有别的文字根据。事实上通过翻阅奈史密斯的篮球回忆录,查实美国普林斯顿和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的校友录、逐年来华人名册,找不到1894年盖利或者其他人来华的迹象。有的倒是盖利于1898年来华,是个足球队员,而且还在北京青年会工作多年,对此,曾是北京青年会“老鸡”篮球队名将的孟广礼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二说是1896年,美国人蔡乐尔把篮球传到中国,有些体育史书也这样说。这也不是史实。蔡乐尔来华时间是1912年9月27日,曾在北京、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他热心倡导篮球运动,曾任中国参加第一、二、三届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的中国队指导,为近代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篮球发展史,详情请看: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当时,他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玩将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类项目的特点,创编了篮球游戏。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从美国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哥成为除美国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后,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1895年,美国人鲍勃盖利将篮球传入中国,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会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篮球游戏表演。之后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会中开展起来。在1910年旧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上,篮球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

1914年的第二届全运会上篮球被列为男子正式竞赛项目,1924年在第三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女子正式竞赛项目。篮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32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成立,男子篮球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46年,美国出现职业篮球联赛,并发展为NBA。

扩展资料:

1936年,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也首次派出篮球队参加奥运会篮球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篮球的最高组织机构国际篮球联合会,1932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当代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比赛。中国的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比赛。

百度百科-篮球